图片
粉丝提问:“孩子坐在书桌前,眼神放空,手抠橡皮,就是不肯动笔写作业。你越催他越慢,越喊他越犟。最后作业没写多少,亲子关系先崩了。”
又到了晚上“亲子关系接受考验”的时刻——写作业时间。
你家是不是也经常上演这样的“默剧”:孩子对着作业本神游太虚,你在一旁内心火山喷发却又强忍不发?
别急着生气,也别怀疑自己是不是生了个“懒娃”。今天,咱们先不聊怎么“治”孩子,而是一起蹲下来,看看孩子心里那条名叫“自驱力”的小溪流,是不是被什么石头给堵住了?
图片
牛妈解答其实呀,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不爱学习。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刻在DNA里的本能。之所以会出现“写作业拖延”这种现象,往往是因为——孩子的自驱力被“锁住”了。
图片
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“想学好”的小孩他们原本都希望自己能做好一件事,这份动力是与生俱来的。
但当他们感受到外界的压力、过度的控制或不断的催促时,就会像被绳子捆住一样,表现出消极抵抗——我斗不过你,但我可以“不合作”。
图片
⚠️ 警惕“恐惧驱动”的短期效果
有的家长发现:吼两句、拍个桌子,孩子立马就去写作业了。看起来很有用,对不对?但这种由恐惧催生的动力,就像被人拿着鞭子在后面追——跑是跑起来了,但内心是慌的,眼神是恐惧的。靠恐惧驱动的人,一旦没人拿鞭子了,就会不知道往哪跑。
图片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:
小学时成绩优异,初中后突然厌学;小时候特别“乖”,长大后反而崩溃了。为什么?因为太乖的孩子,心里都藏着一座休眠的火山。
教育是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我们总希望孩子“赢在起跑线”,却忘了人生重要的是“跑完全程”。
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鞭策着奔跑,从来没有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,那么等他跑到青春期、成年初期,很容易出现“既跑不动又躺不平”的挣扎。
图片
为什么有些孩子宁愿熬夜打游戏也不睡?因为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排名、虚拟成就来找到“我能行”的价值感——这份价值,本该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获得。
图片
✨ 如何帮孩子“解锁自驱力”?
1️⃣ 先放下“作业必须全对”的执念有的家长坐在孩子对面,一道题一道题地检查、扫码、讲解……这就像你的老板坐在你工位旁边,你写一行代码他检查一行,你还会有创作热情吗?
图片
→ 孩子的成长需要试错的空间,摔跤也是学习的一部分。
2️⃣ 分辨“拖延”背后的真实原因
是畏难?还是对抗?是注意力问题?还是情绪卡点?是暂时不想做?还是长期无力感?
同样是不动笔,每个孩子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。
3️⃣ 把“成长权”还给孩子父母的责任不是替孩子扫清所有“坑”,而是陪伴他在有坑的路上,学会如何行走、跳跃、绕过甚至填坑。
图片
→ 你没办法为孩子铺平一生的路,但可以帮他学会走坎坷路的方法。
4️⃣ 父母先修炼自己的内心如果你自己面对困难时就焦虑不堪,又怎么能给孩子从容生长的能量?教育本质是:你有,才能给;你稳,孩子才能稳。
大家可以再次结合视频内容,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试试看。
当然话术生搬硬套总有问题,因为关系不同(可能之前孩子认为你总训斥他,突然变个方式,孩子都不相信)、情境可能不同(比如,孩子自卑感已经极其重,就没用了)、孩子内在的情绪积累不同(比如,或许还有昨天未解决的情绪,孩子故意和父母对抗呢?)、家庭环境也不同(比如,这个时候有另一个家人出来训斥呢)……但每句话的背后都在唤醒孩子的自驱力,而不是加大父母的控制力,可以感受一下哦!
最后想对你说:如果孩子偶尔拖10分钟,那是正常的;如果每次都耗2小时3小时,那可能是他的“求救信号”,上面视频的对话,就是为了去探索问题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